良質米計畫生產靠電腦 管理經驗傳承更輕鬆
- 發佈日期:
-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科技專案計畫服務網
水稻栽培生產僅靠農民個人經驗,無科學化精準數據,使產量與品質易受氣候變遷影響,產銷履歷無加工段資訊不易追蹤溯源,而稻米銷售通路屬被動等待採買,未導入計畫性生產,易增庫存風險,且傳統米廠經營者管理經驗不易傳承。
壽米屋企業有限公司建置良質米產製銷管理專家決策系統,串接生產端、加工端及銷售端之智慧技術應用,以臺南16號積溫模型為核心,搭配田間ICT感測器,建構良質米最佳栽培模式,並導入田間生產管理系統,提供契作農民插秧時間、水管理及資材使用時機建議等警示;再者,透過銷售量結合環境參數分析運算,預估下一期別稻作之契作面積並安排田間生產作業,改善人工預測之精確度與效率,預估可有效控制供需差異量值5-10%,同時整合產銷履歷串接加工履歷,提供消費端食安溯源,以強化農產品穩定度及達到產銷平衡之管理目標,現已成功導入壽米屋公司之契作農戶達556戶,擴散面積達1,003公頃,並將智慧農業的應用成果導入商品開發,除了國內餐飲、五星級飯店、禮贈等通路,亦外銷至澳洲華人超市,展現科技務農之穩定產品力品牌價值。
- 計畫名稱:良質米產製銷管理專家決策系統開發
- 執行單位:壽米屋企業有限公司
▲圖1、良質米產製銷管理專家決策系統架構圖。
▲圖2、智耕雲感測環境警示設定。
▲圖3、研發成果導入商品:米屋新米5公斤外銷版。
▲圖4、研發成果導入商品:大橋台灣越光米專業用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