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甘藷立體栽培創新猷 導入智慧科技產量增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自96年起推動「農業業界科專計畫」,鼓勵企業投入創新研發,將科研成果推向商品化與產業化之目標。其中,瓜瓜園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之「以立體式種苗育成搭配機械插植提高甘藷收穫智慧研究」計畫,已成功利用立體式種苗育成模式進行「台農57號」甘藷栽種,並透過改良式插植機與智慧生產管理系統,將甘藷種植資訊上傳雲端,以大數據分析甘藷生產流程、種植成果,以及確保品質均一性,落實智慧農業E化管理之目標。

立體式種苗育成模式 搭配機械插植相輔相成

        該計畫針對甘藷種苗生產模式,有別於傳統土耕方式,於溫(網)室中採用立體式垂直栽植法,由種藷育成藷苗,繁殖後採苗至立體繁殖盤進行土耕育苗,研究發現,傳統田間育苗作業於每周期之常態表現以3次剪苗為最佳成效,而立體育苗生長情形較田間育苗穩定及強壯,其培養介質成份亦較田間土壤單純,故於剪苗次數突破傳統田間慣例,可達到近3.5次之剪苗成效;又因立體垂直栽培為垂直生長,可增加單位面積產量;同時搭配自動澆灌系統結合病蟲害管理,於種苗成果及產率分析中,發現立體栽植育苗之芽間距較短、落土芽點較多,較傳統土耕育苗單位面積具近2.5倍以上之產率,且有效降低種苗得病率。

        此外,該公司以現有插植機進行機構改良,增加輔助帶動之齒輪驅動結構,並透過參數設定進行高頻率、高重複動作之機械插植作業模式;實驗結果顯示,利用機械插植相較於人工插植可提升每人每小時約2倍之作業效率,以及160-380克規格之甘藷採收成果較傳統種植品質均一性高出20%,使田間機械化作業達到省工省力之目的。

甘藷立體栽植溫室場域

▲ 圖一、甘藷立體栽植溫室場域。(圖片來源:瓜瓜園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授權提供)

改良後插植機田間作業情形

▲ 圖二、改良後插植機田間作業情形。(圖片來源:瓜瓜園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授權提供)

開發智慧生產管理系統 有效追蹤產銷流程運作

        該公司自創立以來專注於甘藷之產製儲銷一元化,由於廠內員工大多為務農背景,加上全臺超過700家契作農戶之合作關係,故導入地瓜智慧生產管理系統係具有一定程度之挑戰性,如資料從口述、手寫轉變成電腦登打及操作,除了透過不斷地教育訓練,在資訊化建置過程中亦依據員工及操作人員的組成特性,規劃適合之操作設備,並逐步熟悉操作程序,期能將傳統之無形資產轉化為有形可被記錄之數據,結合智慧化運算技術,將會對於公司從內部管理流程改善與優化,到公司營運目標及策略制定,皆有莫大之助益。

        由於傳統農企業導入E化系統初期舉步維艱,該公司透過跨域合作與資源整合,規劃友善設計介面需求,與資訊服務業者共同針對契作場域種植資料進行數據收集及多元分析,結合地理圖資呈現種植技術與作物產率及品質之關聯度,再透過雲端資料系統進行大數據分析,以圖像化方式呈現不同田區種植模式良率分析,做為數據溯源管理智慧研究之參考,有效提供決策者快速因應生產調度及未來產能規劃,落實農業科技化及規模化,以符合商業市場穩定供貨之期待。

瓜瓜園地瓜智慧生產管理系統

▲ 圖三、瓜瓜園地瓜智慧生產管理系統。(圖片來源:瓜瓜園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授權提供)

引導企業長期投入創新研發並將成果商品化

        該公司不僅長期投入創新研發活動,於甘藷產業擴散效益則統籌成立「TSPA台灣甘藷產業策略聯盟」,結合產官學研領域專家共同推動甘藷產業之健全發展,從生產、製程、行銷及休閒文化推廣等面向,期能藉由策略聯盟成員相互扶植,進一步將優質甘藷拓銷國內外市場,提升我國甘諸產業於國際之能見度與競爭力。

        綜上,農業業界科專迄今共完成121件計畫,依執行成果累計推估經統計,平均政府每補助1元,可帶動業者直接投資1.55元,創造7.68元產值,合計共促成業者衍生投資逾27億元。未來將持續鼓勵企業善用科專資源,可透過跨產業、跨領域合作或串接學研單位技術投入創新研發,以將研發成果產品化商轉,進而創造產業實質效益。